台海核电IPO坎坷路:从业绩暴跌80%到借壳上市 维思资本不离不弃终获丰厚回报
“那些不能击倒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在中国资本市场,这条自然法则同样适用。
“那些不能击倒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在中国资本市场,这条自然法则同样适用。
——维思资本王刚
2014年6月22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丹甫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除不构成业务的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台海核电100%股份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收购。
重组完成后,丹甫股份将持有台海核电100%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台海集团。6月23日股票复牌,当日一字涨停。
根据方案,丹甫股份拟向台海核电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拟置入资产超过拟置出资产的差额。依据交易标的预评估结果,拟置入资产台海核电100%股权的交易价格暂定为31.46亿元。丹甫股份同时还拟募集配套资金,即拟向台海集团定增3亿元,募集的配套资金将全部投入台海核电。
以上资料来自2014年6月份,台海核电借壳丹甫股份的公告。
2009年,还没有“风口”的说法,但是台海核电确确实实是赶上了核电市场风口。2011年3月,台海核电正式申报创业板IPO.但意外的是,台海核电的IPO之路竟然走了3年半。
遭遇福岛核事故,苦命“娃”被 “坑跌”
即便是赶上时代的洪荒潮流,却也躲不过命运之神的撩拨。很少有人知道,台海核电的资本之路简直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情节一波三折。
福岛核电泄露、业绩暴跌、股东施压、IPO大核查、被迫撤销创业板上市申请…最近几年影响资本市场的几件大事,“苦命”的台海核电件件赶上无一落下。
将时间指针拨至2011年初,彼时台海核电刚刚申报创业板。不幸的是,同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几乎引起全球恐慌。受此影响,中国国务院当即要求核电行业大检查,并将中国核电站建设暂停了近18个月。
作为核电行业关键零部件厂商,台海核电很快被波及。
更不幸的是,2012年国内IPO大核查,台海核电因不满足业绩增长要求,在2013年年初被迫从创业板上撤销上市申请。
LP逼宫:要么赎回、要么转让
艰难时期,台海核电面临再申报或海外上市的两难境地。
维思资本是台海核电的主要投资方。鉴于当时核电建设未来不明朗的状态,维思资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台海核电项目中,维思资本投资过亿,LP的态度很明确,要求维思资本赎回或转让该项目。同时,在台海核电的机构股东中,有一家国资背景的央企已经启动了转让程序,这给投资规模较小的维思资本带来了压力,因为这家央企理论上比维思资本更能获得来自国家的最新信息或资源。
“当时我们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 王刚说。
几张草图让维思资本吃了定心丸
作为当时维思资本台海核电项目投后管理的负责人,合伙人孙健曾与台海核电董事长经历一次深谈。交谈中,台海核电董事长在白板上画了几张图。
一张是关于核电市场的前景,另一张是维思资本很感兴趣的法国引进的先进技术,“解释了技术未来的含义以及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这再一次验证了维思资本当初投资的逻辑,台海核电不仅是核电主管道公司,它更是生产高端合金材料的公司,这种材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
“台海核电未来的发展规划,放眼全球,意图打通整个产业链。”
基于这样的野心,台海核电借壳上市完成后,其大股东台海集团,将它当年在法国的合资公司母公司法国玛努尔工业集团的特种事业部和石化核电事业部全部收购。“这是台海核电上市前难以想象的事,也是让股东非常欣慰的事。”王刚说。
艰难的10个月 支持二期工程建设
尽管维思资本和台海集团都很坚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但遭遇黑天鹅后,台海核电的燃眉之急是——缺钱。
上市中断,让台海核电此前为二期工程募资一事搁浅。但项目无法停下,此时,维思资本和台海核电做了进一步沟通,双方一致认为应该更有前瞻性的看待核电的发展。于是维思资本在董事会上积极表态支持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
这也保证了后来核电解禁后,台海核电能有足够的产能占领三代核电市场。后来的事实证明,“台海核电的业绩在并购重组期间很快恢复到2亿元左右,2016年业绩约为4亿。如果没有当年二期工程的建设,就不会有这样的基础。”
在台海核电最艰难的十多个月时间里,维思资本靠着对台海核电长远发展支持的态度,多次拜访公司高层,给他们打气,树立他们未来走向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维思资本还帮助台海核电与其他股东做交流,一定程度上为管理层减轻了不少来自股东方的压力。
接触30余家壳公司 终获丰厚回报
2013年,维思资本在内部进行了多轮沟通后开始研究台海核电再次对接资本市场的相关事宜。维思资本投委会一致判断,未来12个月内国家一定会开放核电市场,同时他们看好台海核电的高技术壁垒能在核电市场恢复后快速抢夺市场。
期间,维思派专人赶往正在出差的台海核电高层所在地,一起在烟台的一个茶馆讨论到凌晨2点。详细分析了所有可能性和利弊,基于对维思资本的信任,台海核电最终认可了借壳上市方案。
当时,台海核电的上市面临三种选择,一是重新做主板申报。不过彼时创业板IPO处于暂停状态,不确定性很大。第二种则是赴港H股上市,待H股上市后再借到A股上市。但基于维思有多年海外及香港上市的经验,判断高端制造业公司并不受到香港资本市场的青睐。而且,从H股再到A股,申报流程并没有任何优先可言。
维思资本向台海核电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借壳上市,当时由于IPO处于暂停阶段,维思资本判断有较多的项目需要借壳上市,判断未来2年内壳价值将会不断提升,权衡利弊之下,台海核电认可了此方案。
台海核电董事长当场表态,“对未来业绩相当有信心。”他认为第2年业绩就能回到1亿元左右,并提出自己负责业绩问题,由董秘姜明杰和维思资本来负责资本运营事务。
自这次关键的商谈后,双方开始一起寻找壳公司。期间维思资本也帮助公司推荐了在并购重组领域排名前列及富有重组经验的西南证券投行团队。通过各方不同渠道的努力,总共接触了30余家壳公司。经过几番谈判周折,最后挑选了丹甫股份并与2014年达成重组意向。
最终,2015年6月,这桩借壳案获得证监会重组委的批文,台海核电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31.46亿市场估值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
台海核电是目前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民营核电和军工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