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中国坦诚面对与曹大容“分手” 留住了年轻人 变革投资策略
不少新VC的口号里都有一条:平等,其中包含了团队协作、公平分红等要义…
韩彦被堵在了上海的雨里。交通没有恢复的意思,他跳下车,步行一个小时赶到了办公室。
韩彦和最近的光速中国一样,似乎都在争分夺秒。
这个上午,光速中国宣布超额完成双币基金募集,其中美元基金规模2.6亿,人民币基金5亿。根据官方新闻稿,“光速中国的第三期美元基金这次超额募资只用了三个月,是光速中国历史募资最快的一次。”
光速这家老牌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于1999年,最近的著名案例为早期投资Snapchat。2006年,此前在KLM从事投资的曹大容以董事总经理身份加盟光速创投,负责这支全球基金的中国投资。2008年,原Google投资并购总监宓群加盟光速任董事总经理,韩彦也在同期从麦肯锡加入。2011年底,光速创投中国团队开始独立运作,陆续募集完成1.68亿美元的一号基金及2.6亿美金的二号基金。
这样的结构看起来颇为稳定,直到今年六月。
先是宓群和韩彦的团队发布了新基金募集的新闻稿,配图的团队照中没有出现曹大容。随后曹大容发表公开信宣布,他将和两位同事郝玮、王京以及其他投资人一起“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创立新基金雲九资本。此后不久,光速中国宣布完成第三期美元基金和首期人民币基金募集,管理资金总规模达到近8亿美金。
入华十年的当口,光速似乎遇到了几乎所有美元基金在中国都要见证的团队分化。而这背后,是一家老牌基金的“年轻化”革命。
加价独角兽

光速中国部分明星项目,文字内容由光速中国提供
“今天是新光速的生日”,6月28日,韩彦对36氪记者说。这一天,光速中国宣布了新基金的募集,韩彦和宓群一起,成为了光速中国的两位核心合伙人。
韩彦期待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过去的案子虽然很好,但我们心态已经清零。接下来的目标是,做中国A轮投资最好的基金。”
过去的两期基金,光速的确投出了成绩。
据光速中国提供的数据,光速已累积在中国市场投资了超过60个早期创业项目,A轮投资比例超过70%,并有90%的项目为领投。其中,移动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联络互动已于2014年在国内上市,目前市值400亿,账面回报60倍左右;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平台聚胜万合(MediaV)被奇虎收购,并购退出回报也在10倍以上。没有退出的案子里,还包括明星项目途家、融360、房多多、e代驾、运满满、杏仁医生、旭创、e成等。
光速的做法是,控制项目数量,持续追投优质项目。宓群说,二号基金的投资速度是大约两年30个,每年速度就是15个。同时,虽然专注早期,70%投在A轮,但是每个项目在投资时都预留了后续投资的资金。
梳理光速的投资事件可以看到,例如运满满、融360等项目,光速都是在D轮前持续投资。“对于好的公司,我们会努力保持我们的股份比例,所以后续轮次也会追加投资”,宓群说,“这些项目通常我们是A轮投进去的,因此对项目也最了解、最支持,项目都会让我们跟投。也有一些情况,我们会加码来参与后续轮次的投资。”
“我们的策略就是‘紧凶型’”,韩彦说。这是德州扑克的一种打法风格,选手凭借好牌押下重注,“我们赌值得赌的商业模式里面最强的人,对项目要求高,但一旦要投,就下重注,追求A轮领投、B轮持续支持,好的项目哪怕是C轮还会留钱来投资。”
业内对光速的感受也是如此。一位大基金合伙人对36氪表示,光速在看准项目后非常舍得加价,往往最后用高价拿下项目。
但在宓群看来,此前错过的有些好案子,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价格。“滴滴蛮可惜的,我们B轮有机会,但是当时在跟腾讯竞争,而腾讯出价不是那么敏感,可以一直出上去,后面我们就出不上去了”,宓群说,“滴滴是一个教训,我们都在不断反思、总结,当时价格应该出上去。”
聚美是另一个例子。宓群说,陈欧在刚创业的时候就找到了他,但是那时候产品还非常早期,在改进演化的过程中,下单之后还是其他电商负责送货,价格也不合适,“我们没有看的更远一些,当时就错过了。”
宓群现在反思,因为价格太贵而miss案子并不是一种好的纪律性。韩彦也发现,之前错过案子的教训是考虑的时候忽略了事情的大小,被一时价格的高低所纠缠,但对大事情,价格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美图秀秀的A轮也是个教训”,韩彦说“光速摸到的大案子比现在看到的多很多,只是当时没有过心中的价格坎”。
不过,从结果来看,光速的整体投资策略确实带来了回报,光速的独角兽企业命中率也高于同行。
此前十年,光速已经在中国投出了途家、大众点评、融360、美乐乐、运满满、房多多、联络互动、MediaV、旭创科技、杏仁医生等独角兽或者行业领军公司,命中率大约为10%。在36氪正在统计的一项投资机构命中独角兽榜单里,光速两期基金以“12轮次投中独角兽企业”的成绩位居前列。
韩彦预计,未来2-3年会是前几期基金的集中退出期,“五年内能把这些独角兽都退掉”,回报将会很可观。
接下来,光速中国将重点投资聚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以及企业级产品技术。
宓群从自身的技术背景出发,除了互联网项目,会关注很多企业服务里SaaS、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的机会。韩彦则重点看因为技术、媒介变化而给传统行业带来的颠覆革新以及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潘翔每个月见大几十个案子,会议按照两点一个、三点一个、四点、五点、六点各一个的节奏排满,希望接下来决策能够更快、有更多出手机会。
留住年轻人
在更新之后的光速中国官网上,展示了四位投资团队成员。除了宓群和韩彦,另外年轻投资人潘翔和杨陶,也从VP升级成了“助理合伙人”。
平等和年轻化,是新光速团队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潘翔反戴着鸭舌帽,在一首叫做《国民老公》的新歌MV里又唱又跳。这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投资人带着“社交狂魔”的标签活跃于投资圈内,一大拿手绝技是说段子。
比如,他如此描述一些落后的基金管理方式:“你看过电视剧里皇帝上朝吗?”文武百官准备好各自领域的奏折,皇帝往那儿一坐,大家开始依次禀报——“河北的桥断了,要不要修?”、“山西闹饥荒了,请求拨款”,然后再等皇上做决定。
表述虽然夸张,但确实形象。过于稳固的金字塔型结构,是不少发展时间长、人员数量多的老牌VC都会面临的问题。投资行业的一个常识是,这是个完全依靠“人”的工种,从这个基础出发推论,如果一个机构里从投资经理到合伙人,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看案子、投案子,工作内容没有差别,业绩也没有区分,那么一个上升空间不足的职业环境,如何留住优秀的年轻人?
而国内VC圈,已经到了需要严肃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从三年前开始,大基金里的投资人离开并创立新基金已成常态。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国内有哪些新兴的出来创业的投资人?”,网友Gavin Li的高票回答里罗列了从经纬、红杉、IDG、DCM、GGV等外资基金和鼎晖、景林、达晨等本土基金离职的投资人创立的新VC,共计31家。
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是,大约一个月前,韩彦在一个活动上见到了资深投资人陈小红。他们最初相识的时候,韩彦还在麦肯锡为当时陈小红负责的老虎基金中国业务做报告;现在,陈小红创立的H Capital也成为了上述31家新VC之一。
虽然机构分化未必是坏事,但优秀人才的流失对原机构绝不是好消息。那么,年轻投资人到底想要什么?
潘翔的答案是“投资圈需要建立新的分享和尊重的机制。”
而同是上海交大毕业,比潘翔高一届的杨陶则说:“价值观一致,公平坦陈,团队互相视为伙伴。”
要满足这些诉求,机构扁平化也许是一个答案。
不少新VC的口号里都有一条:平等,其中包含了团队协作、公平分红等要义,这是这批“VC 2.0”或者“VC 3.0”们对于上一版本的系统迭代。
宓群将光速中国看作是一场创业,“对于那些最好的创业公司,我们深究其成功秘诀,发现文化很重要。是否共享,是否讲究团队精神?现在我们的团队价值观一致:平等、共享、透明、成就”
宓群希望光速中国能够拥有“年轻化”的投资角度。他发现现在的互联网是年轻化的,很多00后、90后的用户都和以前都不一样,因此投资也需要年轻血液,使得光速在捕捉好的投资机会里有更大的优势。
韩彦说,陈小红见到他的第一反应是:恭喜你,10年之后还愿意做VC。加入光速八年,韩彦从投资经理慢慢成长为合伙人,他自认深知年轻投资人在机构里上升不易,希望在新的团队里通过制度解决这个问题。
“一线基金的比拼是创始人价值观引领下的整个基金的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创始人对自己欲望的克服和每日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真正的合伙人团队,才能在大案子面前勇于尝试风险、突破心智的极限”韩彦说,“我们都想好了,合伙人带头革新,规定60岁以后退休,分红降为零,把该分的分给大家,传承给更强的年轻人,打造一个年轻人的光速。”
投资全球化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近年的VC集中裂变,和背后大量涌入创投行业的资本密不可分。市场好时,稍有资历的投资人出来成立基金,都不难找到LP支持,直到去年股市暴跌,资本寒冬到来,LP们变得谨慎起来。
但光速中国三期美元基金募得非常快,根据官方通稿,规模2.6亿美元的基金超募完成只用了三个月。
速度来自于原有投资人的认可。宓群说,三期基金99%的LP都是原来的LP,最后超募的量确实还挺大的,但是“考虑基金回报要做高其实不容易,所以控制了规模。
虽然感觉完全可以扩大规模或者再募集一个跟投基金,但宓群和韩彦都认为光速的重点应该是先把A轮案子投好。“A轮是最需要判断准确性的轮次,理性和感性结合最紧密的时候,能赌到大案子,”韩彦说。
本身策略比较稳健的光速中国,把现在的“寒冬”看做是一个投资机会点。宓群说,现在市场上资金少了,不仅基金募资变缓,创业公司的融资也更难了,这种时候往往大家节奏都放慢了、案子价格也低,看起来好像都挺萧条的,实际上是最好的投资时点。因为市场变缓的时候,出来创业的人才真正有决心、有洞察力,是光速想要寻找的优秀创业者。
顺应市场大势,这次光速中国也募集了一支人民币基金,首期5亿人民币基金已经完成首次关闭,LP主要是机构投资人。
这支人民币基金从更灵活的投资角度考虑,会接一部分拆VIE的案子,也会用来投一些限制外资的行业。
“现在投资是特别全球化的,国外的LP在看中国,中国资金也在往国外走。而我们看全球App榜单,变动特别快的30%背后是中国团队”,韩彦说,“所以美国光速会让我们设立一个Slack账号,然后光速全球的投资人都会来找我们聊天,问我们运满满、美乐乐到底是怎么做的,而我们有了双币基金,既可以支持本土创业团队,也能帮助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
在美国、中国、印度、以色列同时拥有分支机构和投资组合,可以互通有无的“光速全球大家庭”是韩彦对光速品牌最看重的一点,“以后创业一定是个全球化的事情,和美国光速绝对不仅仅是品牌的长期合作,更是在视野、资源、经验甚至创业市场上的全球化合作,从这个角度说,it is a great deal !”
回到团队分化的问题上,对光速品牌的态度,也是分手双方的一大分歧。离开后,曹大容在公开信中这样写到:虽然在中国,我感觉光速就是我,我就是光速。但实际上光速是一家美国品牌,并不属于我。一个人,一家企业,他奋斗的一切最终都将体现在他的品牌上。如果这个品牌你不能拥有,最终将无法完成你的使命。
对于这一点,光速中国团队拥有一致意见。和其他自立门户的优秀年轻投资人一样,韩彦说他也面对很多诱惑,但“如果我都没有勇气试着改变自己原来的基金,那又如何能面对其他未来更多的挑战呢?”韩彦说,他选择留在光速,改变光速,留下“自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